10月20日,通过河海大学“高校—高中”协同育人机制,内蒙古赤峰红旗中学40名师生赴河海大学开展为期一天的研学实践活动,通过实地参访、互动体验与专题交流,提升中学生科学素养与生涯规划能力。河海大学内蒙古招生工作组成员,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主任曹继平、后勤处处长秦光宇、校团委副书记房阔、线上彩票平台 党委书记陈伟刚等参加活动。
上午,红旗中学师生一行在河海大学老师引导下参观“治水百年路”中国共产党治水成就展和河海大学校史馆,通过档案资料、图片视频等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过的治水兴水光辉历程,从河海大学百十校史中了解河海大学“兴学育才,治水兴邦“的不懈探索与丰硕成果。在水利水电实验教学与创新中心、港航综合模拟平台,水工结构实验、港口航道模拟系统等动态演示,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科技实践,激发起学生对水利工程技术的浓厚兴趣。
下午,师生转赴江宁校区,依次参观牛首山科技园、水利工程综合模型馆和地质陈列馆。馆内通过三峡工程、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工程的等比例模型、动态演示及地质标本,生动呈现水利科学与资源勘探的前沿应用。师生走进江宁校区图书馆,体验高校的学习环境与信息资源,在书香与学术氛围中深化对大学生活的向往。
内蒙古招生工作组组长陈伟刚在与带队教师交流时指出,双高协同育人机制是构建“中学—高校”育人共同体的重要实践,旨在通过高校优质资源下沉,助力青少年拓宽视野、明确方向、坚定理想、成就梦想。他寄语研学团学生圆梦大学、相聚河海,“以科学精神探索未来,以河海情怀服务国家”,在知行合一中夯实成长根基。
作为红旗中学的校友,房阔老师全程陪同研学团师生,并与学弟学妹们进行了深入交流,详细介绍了河海大学的育人特色与发展历程。他强调,河海大学始终以“治水兴邦”为使命,践行“艰苦朴素、实事求是、严格要求、勇于探索”的校训精神,培养了一大批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的卓越人才。他鼓励学弟学妹们以此次研学历程为起点,树立“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”的志向,选择水利事业,报考河海大学。
本次研学以“移动课堂”形式,将中学课程与高校科研资源深度对接,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水科学、工程技术的认知,更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了河海大学的校训精神与价值追求。赤峰红旗中学带队教师表示,活动为学生播下了科学探索的种子,也为高中阶段的学业规划与职业发展提供了实践参照,非常感谢河海大学提供的宝贵研学机会。